推进算力互联互通 构建全国算力互联一张网
时间:2025/7/8 8:08:30 来源:打印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持续推广,预计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数字经济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推理需求将极大扩展。因此,用户需要接入优质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时也需要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算力资源支持。我国算力按照区域资源禀赋优化布局和集中建设,同时存在多种异构芯片技术路线,算力提供主体也较多元化。在此情况下,如何实现全国计算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服务,满足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任务实时调用合适算力资源的需求,就需要在统筹全国算力设施区域优化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算力服务统一市场构建和资源全域有效利用问题,而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的算力资源互联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高度重视算力互联互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5年5月印发的《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任务部署的重要文件,旨在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
我们研究认为,算力互联互通是将不同主体、不同架构、不同地域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实现计算任务及其数据在算力间高效供需匹配、流动互通、迁移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统一算力标识和协议接口、增强异构计算和弹性网络能力等方式,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一张逻辑上的算力互联网,实现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行动计划》以“先试点后推广、先互联再成网”为总体思路,以设施互联、资源互用、业务互通为工作主线,以标准规则为基础、应用场景为牵引、安全措施为保障,并明确“两步走”目标:到2026年,建立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设施互联方面,推广新型高性能传输协议,提升算力节点间网络互联互通水平;资源互用方面,建成国家、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统一汇聚公共算力标识,实现全国头部算力企业的公共算力资源互联;业务互通方面,推动算、存、网多种业务互通,实现跨主体、跨架构、跨地域算力供需调度;应用场景方面,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试点,赋能产业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形成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需获取能力的算力互联网。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推进算力互联互通 构建全国算力互联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