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时间:2025/7/11 7:25:53 来源:打印
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为的是实实在在服务中国人民,也将为全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遇到的困难问题比预计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预期的要好。“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建设者、见证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前进的道路上任何时候都会有困难挑战,但是难不倒我们、更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郑栅洁认为,经过“十四五”这五年,我国制度优势更加巩固、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必将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四五”五年历程中,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全国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不仅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而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幅跃升,可谓是“风雨兼程见彩虹”。在“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各项主要指标中,我国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郑栅洁认为,一部五年规划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记录着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集中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成功之道。因此,我国编制实施五年规划:一是注重发挥制度优势。二是注重做到守正创新。三是注重凝聚社会合力。四是注重保持战略定力。展望未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都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扎扎实实提升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五五”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通道”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管道,这条“能源主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宽度0.3mm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mm针孔缺陷检测,研发形成光纤安全预警、视频智能识别、无人机智能巡检、智能阴保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管道巡护模式,标志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管道建设运营提供实践样本。
该管道通过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北气南下、海气登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全国供气格局,增强了应急调峰能力。2025年上半年,通过“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近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当前用气量的三分之一。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管道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缓解了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理念,持续强化黑土耕地保护与山川河流穿越段环境保护,建立“补植复绿”生态修复机制推进复垦复绿,全面保障沿线生态环境安全完整。管道输送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种植8.2亿棵冷杉,等效净化空气量达4200亿立方米,同时不断推动沿线钢铁、化工等产业的绿色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