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三周年 加速织就算力网络
时间:2025/2/18 7:58:24 来源:打印
2022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三年来,一幅波澜壮阔的算力版图徐徐展开。从东部沿海的繁华都市,到西部内陆的偏远山区,一个个数据中心拔地而起,一条条数据高速公路正在贯通,数据流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般持续流淌、不断汇聚,最终编织成一张强大的算力网络。
“东数西算”工程绝非简单的算力迁徙,而是一场关乎生产力布局、资源高效配置和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的深刻变革。往昔,我国的算力资源大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可受制于土地稀缺、能源紧张及环保压力,数据中心的进一步扩张面临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东数西算”工程应运而生,通过有序引导东部算力需求向西部转移,让西部充裕的土地资源、可再生能源及优越气候得以充分利用。此举不仅破解了东部数据中心扩张的困境,更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过程中,算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合理调配,促进了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表示:“‘东数西算’工程通过系统性思维打通了‘数据—算力—产业’闭环,不仅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还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算力成本重构:“东数西算”的经济账
作为“东数西算”工程节点之一,宁夏中卫市已经吸引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亚马逊等多家知名企业建设数据中心,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集群。为吸引更多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的佼佼者入驻,中卫市推出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涵盖税收减免、土地优先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为企业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后盾。
记者获悉,中交智数谷(宁夏·中卫)项目将在今年投入运营,建成后的数据中心规模将达到4480个标准机柜。中交(中卫)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明表示,该项目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号召,融入“东数西算”发展布局而投资建设的首个数据与算力项目。
胡明介绍,选址中卫市建设数据中心主要有三方面考虑:首先,中卫市是全国首批双节点城市,它既是“东数西算”的枢纽节点,又是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为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铺设了极为便捷的通道。其次,宁夏整体新能源装机容量在全国居前,这为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需求提供了充沛且环保的能源支撑,进一步降低了算力成本。最后,中卫市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成功投运了一大批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相互协作,共同构筑起超大型的数据中心集群。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国算力成本正在稳步下降,相关政策也在持续加码。2023年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东部、中部算力需求较大、产业实力雄厚地区,探索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与城市算力需求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西部节点在降低企业算力成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低廉的土地成本,使得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幅降低,进而带动算力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算力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算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算力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单位算力成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算力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企业有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遇和收入增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使得西部地区吸引了海量的投资和算力需求。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过435亿元,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以来,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最低降至1.04,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向西部迁移,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算力普惠:地方数字经济的起跑器
低算力成本推动下,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科技”)为例,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生产多种中高压电力电缆、光伏电缆等高端产品,为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中安科技与中国移动贵州公司携手合作,先后推进了“5G+AI数字孪生工厂”的一期、二期项目建设。
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中安科技数字孪生工厂中控室,记者亲眼见证了这套系统的强大效能。屏幕上的模拟画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厂区的生产状态,中安科技厂长王传福向记者介绍,在这套系统的助力下,管理层的工作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的听报告方式,而是通过主动监控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一线与顶层战略决策之间的信息无缝衔接,机器设备变得“智能化”,生产现场变得“可视化”,生产线数据变得“可量化”,经营决策变得“有依据”,这一系列变革使得厂区的运营成本降低了15%,产销对接效率提升了30%。
另外,记者在实地探访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贵数所”)时获悉,“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了贵数所在交易量、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上的显著变化,促进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数据交易生态的发展。贵数所打造了“算力资源专区”,推动算力跨地域、跨业务、跨平台集中高效调度,实现在算网资源层面的统一管理、编排和调度。目前,该专区涵盖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不仅优化了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和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的赋能,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柏珲表示,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将继续引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潮流。
低算力成本的西部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里,记者多次踏上西部探索之旅,亲眼见证“东数西算”这一国家战略性工程的辉煌成就。
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东数西算”工程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将东西部地区紧密相连,实现了数字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西部地区算力枢纽节点的建立和完善,东西部地区数字鸿沟正在逐步缩小。
一批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西部破土而出,这些园区不仅吸引众多高科技企业争相入驻,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还推动了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数字经济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巨大潜力。
算力设施升级的西部地区已成为众多大模型企业进行模型训练的“沃土”。在这里,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取得进展,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这里,一些传统企业紧抓低算力成本机遇,积极投身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显著降本增效,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
当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迈向统筹调度阶段。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作为“东数西算”工程的核心大脑,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网络覆盖下,全国各地的算力资源实现了跨地域、跨层级、跨主体的优化调度,打破了算力资源分散孤立的局面,有效降低算力成本,显著提高算力利用效率,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三周年 加速织就算力网络